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新闻
废盐资源化利用领域,中国首项“国际领先”技术通过鉴定
更新时间:2022-08-22 13:48:50      来源:      浏览量: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函〔2021〕47号)中提出的“重点研究和示范推广废酸、废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和污染环境防治适用技术”的精神。2022年8月18日,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在天津理工大学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对由天津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渤海水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有机污染化工废盐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价。


 
参加科技成果评价会的专家组成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担任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担任副组长、湖南大学罗胜联教授、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韦洪莲总工程师、天津工业大学张宏伟教授、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赵楠教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周跃正高工、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唐运平教授、天津商业大学陈冠益教授、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魏俊富教授共11位专家学者。


 
 
会议由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主任邵广洪教授主持,练继建校长代表项目完成单位致辞。项目组总负责人天津理工大学绿色化工与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梅彤对项目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做了详细汇报。该技术针对有机污染化工废盐高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高值利用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开展研究,开发了适用于液态和固态有机污染化工废盐的全组分资源化、高值化集成技术及标准化装备。突破性阐释了“多杂废盐无害化与资源化同步的全元素资源化理论”,创新设计“科学配伍、高温无害化、深度净化精制、梯次节能、次生危废协同资源化”等流程,解决了废盐处理“组分复杂、参数多变、稳定性差、装置难以标准化”等难题,实现了“稳定、高效、低碳、高值、全组分资源化”的绿色循环目标;产业化装置已经稳定运行两年以上,技术服务国内60%以上在运行废盐集中处理企业;整体技术和系统稳定性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技术除了成功应用于废盐资源化领域外,已经扩展应用到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韦洪莲总工程师指出的“环保领域三座大山:废盐、废酸、飞灰”。废酸资源化以及飞灰资源化陶粒等已有多项产业化项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飞灰废渣协同资源化技术,平均综合成本低于填埋30%以上,对于已填埋的危废再处理进行资源化,具备极高的产业化价值。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单位对研发过程及应用效果的汇报,审阅相关材料,并进行质询、答疑及充分讨论,认为该成果技术针对我国有机污染化工废盐组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消除不彻底等难题,从理论方法、技术、装备、产品到标准和应用全系列自主原始创新成果,科学价值和意义重大。针对不同来源化工废盐中有机污染物组分复杂、毒害大、难降解等特征,提出了基于污染因子调控的科学配伍物料新方法。开发出污染物高温快速分解新技术,有机污染物高温分解率达99.99%。解决了有机污染化工废盐高温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技术难题,技术创新程度很高。稳定运行时间为国外同类系统及设备的4-6倍;单线生产能力>5万吨/年。开发出了高温氧化残渣、污泥和粉煤灰等多资源性状协同互补制备建材轻集料的新技术,揭示了高温氧化废盐残渣、污泥和粉煤灰等物质在高温下相变融合调控作用规律;阐明了高温下全次生固体废弃物烧制建材轻集料过程中硫、氮组分迁移行为和重金属固定机理;实现了污染废盐“有机污染物去除”和“废盐资源全利用”并举的资源化新模式。项目获得授权中国专利4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件;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6部;发表学术论文29篇,高被引论文3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该成果应用和推广程度高,技术辐射能力强,已在江苏杰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0余个有机污染化工废盐资源化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促进了我国有机污染化工废盐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技术的进步,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评论(0)
还可以输入140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去登录
  • 46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