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新闻
6000万-9000万吨/年,污泥处置空间将超348亿元
更新时间:2020-07-20 10:11:25      来源:      浏览量:
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刚需,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行业大势,在特定的宏观背景下,合力造就了污泥处理的市场喧嚣。
 
 
 
相较于污水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截至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并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
 
在管网、污水处理厂新建、村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和再生水等五项任务中,只有污泥处理处置的任务未完成,处理能力缺口较大。
 
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
 
另据住建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 “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泥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10亿元,仅完成了31.7%的指标。
 
随着垃圾填埋场逐渐饱和,如何更好地处理污泥成为困扰污水处理厂和当地政府的一个难题。
 
无处安放背后凸显成本困境
 
这也意味着,尚未处理的污泥量或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
 
每年到底会产生多少污泥?
 
由于污泥处理设备投入不足、污泥处理达不到处置的要求,大量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一直存在解决不了出路的问题。
 
专家研究预判,每年未妥善处置的污泥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已有所显现。
 
而相关研究认为,到2020年我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至9000万吨。
 
近年来,决策层、地方各级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南,明确了污泥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延伸和逐步爆发,污泥也从“谈处理”走向了“谈处置”。
 
从2009年污泥处理处置领域拉开产业化的大幕开始,一大批企业陆续涌入到这一领域中。
 
但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管理模式、产业链迄今仍未形成经济有效的固定模式。
 
一般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应该是由污泥收集、污泥调理、污泥脱水、污泥干化、污泥存储组成。
 
但据统计数据显示,采用国外技术的BOT全成本项目接近0.4元/吨水,对于全国平均不到1元的污水处理费而言无疑过高。
 
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行费用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污泥处理处置运行费用占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的20—30%左右。
 
正基于此,受益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污泥市场或将获得政府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多选题下的解决之道
 
面对当前污泥处理处置的困境,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能力是当务之急。
 
要想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污泥处理处置目标,就要全力推广污泥减量的相关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生量。
 
污泥处理的本质在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减少污泥的量。其最终产物,无论作为废弃物,还是作为资源,都要实现稳定而无害。
 
对于污泥处理领域的高阶项目而言,则要同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安全稳定化及资源化四大要求。
 
污泥处理处置的新理念是污泥可以转换成热源、能源和肥料,而不是将其看成废物。
 
技术层面上,以填埋为主的处置路线正在被改写。
 
近年来,固废污泥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填埋处置转变为填埋与农艺运用、焚烧消化等兼而用之的多种处置方式。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中,“好氧发酵+土地利用”也被列为推荐技术路线。
 
目前对于一般市政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基本只执行含水率要求,这就使市场上的污泥减量技术发展较为宽泛,从不同角度来演绎。
 
以当下普遍应用的污泥消化项目为例,实现稳定运营的项目占比不足50%。
 
加之要改良的土地远离污泥产出地,而园林绿化也消纳不了太多处理后污泥,污泥后处理市场因需求不足难以为继。
 
相应地,专业的处理处置企业无法得到应有的市场机会,导致污泥处理的专业技术公司成长缓慢,力量分散。
 
“资源化利用固然好,但成本分摊是难题。”业内人士认为,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成本过高是行业主要制约因素。
 
其中污泥堆肥费用在100元/吨左右,污泥填埋费用约为200元/吨,污泥焚烧费用在300—500元/吨之间。
 
按照污泥焚烧处置费用300元/吨来算,每座污水处理厂每年污泥处置费用支出就将高达465.39万元。
 
从另一方面来测算,相对应的污泥处置空间则将超过348亿元。
评论(0)
还可以输入140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去登录
  • 46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