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和县政府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县委的重要部署,统筹全局、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自觉、主动、认真、积极接受人大系统联动监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认真落实“分内的事认真干、交叉的事主动干、额外的事愉快干”要求,大干实事、狠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精准精细治理净化大气环境
严格落实抓环保“两个不为过”理念,深化“五化四控一禁”管控措施,先后制定年度工作方案、“退倒十”问责办法等“一揽子”措施,坚持每日晨会、半月例会和指挥中心24小时调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精准精细治理。
分类施治控企。17家重点涉气企业全部落实县级、科级干部分包和全天候驻厂监督,一厂一策实施料仓雾化喷淋、监测治污设施升级等深度减排措施。目前100项问题完成整改83项,剩余问题正在有序推进;其他涉气中小企业完成分表计电226家、视频监控214家、低氮在线监测43家、异味治理50家、VOCs深度治理27家,最大限度降低排放。
以克论净控尘。城区主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环卫保洁分别达到“双五、双十”标准,工地严格落实“七个百分百”、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联网,严禁高排放机械作业,渣土和商砼车辆全部更换清洁能源车辆。同时,实施“脏散乱污闲”专项整治,全县域基本实现“黄土不朝天”“道路无扬尘”。
疏堵结合控车。发展清洁交通、倡导绿色出行,重点运输企业车辆全部改用国五及清洁能源,科学划定低排放和禁行区域,新增锁城禁行、道路抓拍设施、错时运输等措施,在主要县界道口常态化开展尾气检测,确保管控到位。
科技精准管控。实施“数字监控”工程,建立秸秆禁烧红外监控“天眼”、油烟净化检测等多个平台,购买“灵嗅”走航监测仪和建设微型空气站,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靶向监测、靶向施策。摸排站点三公里范围污染源点位479个,全部分类治理,完成32家企事业单位食堂“气改电”、23栋居民楼实施油烟管道改造,深度挖潜减排空间。
依法科学治水实现人水和谐
目前,全县4条过境河流共有4个出境断面和4个入境断面,均为市控监测点。该县坚持像管气一样管水,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出台了《南和县2020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各项工作目标,全力开创“依法治水、系统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新局面。
扎实开展纳污坑塘整治,以乡镇为单位做到每月一查,目前未发现纳污坑塘。
扎实做好水环境监测,对河流断面、两家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实施月监测;对县城区及农村供水站饮用水质实施季度监测,全部达到排放标准。
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将出水标准由一级A提升到子牙河标准,生活污水厂已完成提标,工业污水厂正在改造,预计9月完成。
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今年以来查处涉水违法行为1起,移送公安拘留1起。
坚持多点发力防止土壤污染
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监管工作。印发《南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污水废弃口罩监管工作方案》,以1个“定点筛查医院”(南和县人民医院)、2个“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县中医院、南和北关医院)、隔离观察点为重点,兼顾8个乡镇卫生院,开展现场督导,重点对医疗废物的产生与收集、医废暂存、转运处置、医疗废水处理等过程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以来,共出动100余人次,定点筛查医院、发热门诊、隔离观察点等全部与邢台市嘉德恒信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签订处置协议,疫情相关医疗废物全部做到“日产日清”。
做好
危险废物转移工作。制定《南和县机动车维修拆解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联合交通运输局、发改局、公安局印发。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规范危险废物的贮存与转移,到年底基本建立完善的收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持续做好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以化工园区、化工企业、涉酸企业等行业企业为重点,在全县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工作,加强产废单位贮存、申报、转移、处置等流程的监督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公安部门开展严厉打击涉
危废企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形成有效震慑。
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20年新增治理村庄25个,建设污水处理站4座,到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全覆盖。同时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逐一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状况,同时溯源分析污染成因,封堵非法排污口,打赢农村生活污水攻坚战。
强化执法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开展双随机检查。该县将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中污染源按照一般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特殊监管对象进行分类,严格按照污染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中检查事项及要求开展随机抽查工作。随机抽查计划应于每季度结束前5个工作日内采用摇号方式确定下一季度随机抽查对象及数量,由本级负责双随机工作且具备系统操作权限的工作人员在系统平台发布。随机抽查任务分配至相应现场执法人员,现场执法人员接收随机抽查任务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对随机抽查对象开展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执法终端将随机抽查结果录入《污染源现场检查记录表》后提交上报,确保随机抽查数据的实时上传。该县第一季度抽查任务52家,完成52家,完成率100%,第二季度抽查任务98家,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每月结束后抽查结果在邢台市生态环境局网站进行公示。
以基层为重点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环境保护执法真正地硬起来;在环境监察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检查制度,提高环境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通过处罚有效震慑企业,倒逼企业依法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反馈,一般问题立行立改、复杂问题不过夜、困难问题不过周。截至5月底,共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122件,对46家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理,其中立案处罚企业42家,移送公安4件。
创新企业监督模式。为有效杜绝企业偷排现象发生,该县在晨查夜查日常查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凌晨查模式,24小时不间断检查,从根源上杜绝企业逃脱环境监管的侥幸心理,提高管控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该县统一思想,合力攻坚。接下来,该县将继续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监管模式,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莺歌燕语、地绿水清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