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新闻
危废处理导致资源流失 再生利用机遇重重
更新时间:2018-07-14 23:50:01      来源:      浏览量:
随着全国范围内危险废物执法力度的增强及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将迎来广阔地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石棉废物、废酸和碱、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等占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50%以上,黄金矿山和冶炼企业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的工作仍然非常艰巨。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所谓“废物”变成“宝物”,是相关企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涉重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工艺上,我国涉重危废处置工艺仍以无害化处理为主。该类工艺虽然可大幅降低涉重危废的环境风险,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金属资源流失,加剧了全球范围的金属资源紧张。
 
危险废物的处理关乎民众健康与生态安全,近几年,危险废物排放量连年攀升,危险性大、污染环境、治理难度大等已经成为社会迫切性问题。
 
今年2月,原环保部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2018年重点工作,指出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今年5月底,生态环境部发函就《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修订征求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名录》。
 
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涉重危废/固废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会上,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涉重危废产处单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的新进展、新方向以及新趋势。
 
废物远超“许可”负荷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涉重危废是指含重金属的危废废物。
 
2016年发布的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有46大类,涉重危废占有17大类,2015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4220万吨,涉重危废为1500万吨到2000万吨。其中,废旧电池、失效催化剂、废弃光伏板均在数十万吨级。而电子废物、电镀废渣、酸洗废渣、冶炼废渣则在数百万吨级,氰化渣高达千万吨以上。2016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更是达到5347万吨,其中涉重危废为2500万吨至3500万吨。
 
危险废物不仅破坏环境,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众泰亿阳科技有限公司CEO田英辉表示,由于危险废物带来的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在工业发达国家危险废物被称为“政治废物”。
 
“我国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业,而重工业是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主要产生行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表示。石棉废物、废酸和碱、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等占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50%以上。
 
随着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危废处理产业方向倾斜,我国颁发的危废经营许可证也在增加。截至2016年底,各省(市、区)累计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共2195份,但是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远远超过实际经营规模,持证单位设施负荷率严重不足。
 
危废处理流失资源
 
田英辉说,2016年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达到5263万吨/年,实际经营规模仅为1536万吨,虽然近年来危险废物实际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但与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相比,处理能力整体供应短缺,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危废处理产业起步晚,在前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危废行业在经验和技术上存在短板。”田英辉说。目前,我国危废行业呈现“散、小、弱”特征,市场集中度低,技术、资金较弱,处理资质单一,技术水平也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在涉重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工艺上,我国涉重危废处置工艺仍以无害化处理为主。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认为,该类工艺虽然可大幅降低涉重危废的环境风险,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金属资源流失,加剧了全球范围的金属资源紧张。
 
“近年来,一些产废和处置企业,在涉重危废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采用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落后工艺;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只关注稀贵金属,而忽视其他有价金属和有毒金属的安全处置;再生过程的污染控制和二次废渣的环境风险缺乏有效监管等。”刘强说,涉重危废的资源化利用是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国范围的协作与联合。
 
资源再生机遇重重
 
“金属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而冶炼是获取金属原材料的唯一方法。随着优质矿产资源的减少,涉重危废的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及高杂质低品位冶金物料的开发利用所占比例在不断地增大,给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文说。
 
对危险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既能因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而降低成本,又能降低危险废物的排出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施行,我国已将废物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优先内容。
 
根据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单位应对危废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即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或减少其所占的体(容)积;无害化即将固体废物通过技术工艺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破坏周边水体、土壤、空气等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资源化即通过各种技术方法从固废中综合回收有用的组分或能源,实现循环利用,包括物资回收与再生、物资转换及能量转换。
 
随着国家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日益重视,田英辉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废物协同处置高水平、高自动化和高品质的成套预处理和处置装备欠缺,装备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在他看来,水泥窑协同处置具有温度高、稳定性强、停留时间长、焚烧空间大,处理规模大、环保安全、无残渣等优势。“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他说。
 
而西安空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卫民则认为,我国目前的涉重危废的主要处置手段是水泥固化、药剂处理、烧结处理和熔融处理等,但这些技术并未实现真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王卫民表示,基于等离子体熔融的高毒涉重危废无害化处置技术处理后的残渣仅为处理前的20%,最终产物一部分转化为可燃气体,另一部分冷却后形成高质量玻璃体熔渣,可作为路基、建材使用。
 
“等离子体熔融技术具有环保好、经济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完全达到了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目标。与传统方式相比,等离子体气化熔融技术是一种提高废弃物能源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处置途径,其处理后的残渣均可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是新一代的危险废物处理手段,是目前国际上技术含量较高、效果较为突出的危险废物处理方式。”王卫民说。
评论(0)
还可以输入140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去登录
  • 46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