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新闻
第一财经:京津冀强化治污 德州开启“共享工厂”
更新时间:2017-11-27 16:24:59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量:
       德州市武城县美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企业,从事净化、空调机组、不锈钢风机风管等系列产品的生产。由于产品市场销路好,该企业正急需扩大生产规模——已经投资了1.2亿元,建设了面积4万平方米的10间生产厂房。
  就在此时,环保强化督查正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展开。德州市779家“散乱污”企业被关停取缔,另有200多家企业如不尽快转型升级,也将被“判死刑”。
  在这一关键时期,共享工厂模式在当地兴起。
  35家小微企业迁入美弘公司的共享工厂,以最省时、省力的办法恢复了生产。美弘公司也以最短时间、最少投入做大了实体。
  “借助共享工厂,我们共享了小微企业的设备、工人。35家小微企业共享我们的资质、技术,也用最小的投入实现转型升级。”美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锋说。
  11月下旬的一天,德州市环保局局长赵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共享工厂”模式即骨干企业利用品牌、资质、认证等优势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吸引小微企业带着设备、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入“生产车间”,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武城县民营经济起步较早,经过40多年发展,形成了新能源空调、新材料(玻璃钢)、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特别是新能源空调产业。这一产业是武城县的主导产业,产品占全国市场的10%,素有“中央空调德州造,产业基地在武城”之称。
  截至2016年,武城县新能源空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58家、个体加工户1358家,产业工人6万多人,已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新能源空调基地。产业聚集地的鲁权屯镇,从上世纪70年代农民手糊玻璃钢轴瓦、风管开始,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玻璃钢、中央空调产业集群。
  赵华介绍,这些企业多数星罗棋布在村庄内,生产加工环境差,对周边村民生活影响大。近年来,武城县新能源空调行业还出现了无序的市场竞争,互相压价、互挖墙脚的情况屡见不鲜,做大做强的企业频繁外迁,缺乏产业龙头带领的产业集群优势始终难以发挥。
  今年以来,武城县被列入环保督查整治的“散乱污”企业有1017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1%、德州市企业总量的12%。
  赵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真正影响产业发展的是假冒伪劣问题,而其根源在于“散乱污”企业。这些藏污纳垢的企业量大面广、分散隐蔽,虽多次整治,但难以彻底根除,成为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
  “‘散乱污’企业必须坚决整治,但不能简单一关了之。必须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策。”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
  今年10月,鲁权屯镇任珩村村民任占良经营的加工厂被列为“散乱污”企业,列入关停之列。不甘心“等死”的任占良带着设备、工人迁入美弘公司的“共享工厂”。
  “过来之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明显下降,产品质量反而更好了,销售渠道也拓宽了,现在也开始生产高端产品,业务量比以前单打独斗的时候增加了60%以上。”任占良说。
  在武城县,另外8家被关停的小企业,也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共同出资建设。“我们村有40多家小作坊,单个改造成本太高。为此,我们对这些小作坊进行整体打包,注册成立了4家股份制企业,统一搬迁入园。”武城县鲁权屯镇第十村村委会主任黄绪立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武城县以新能源空调产业为支柱的鲁权屯镇,主要经济指标不降反升,新注册企业446户,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2%,国税收入同比增长52.8%。
  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时表示,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德州市PM2.5同比改善11%,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位居第八,在山东省七个传输通道城市中排名第三。
评论(0)
还可以输入140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去登录
  • 46危废